消費者與商家發生糾紛,可通過市場監管部門達成調解協議,但這份協議并不具備法律強制執行力,一旦商家反悔,消費者還得到法院起訴。如今,在北京房山區,消費者不用怕商家“毀約”了,消費者通過調解協議“一站式”司法確認工作后,協議便具有了法律強制力,任何一方都必須履行。
今年3月,消費者王先生與某裝飾公司簽訂了一份家居裝飾工程設計合同,雙方約定:由裝飾公司為王先生的房屋裝修進行設計,設計費1萬元。
合同簽訂后,王先生交付全額設計費,裝飾公司也按期向王先生交付了設計圖紙。但王先生認為該份設計圖未能體現設計要求,遂要求裝飾公司退還設計費,由此雙方發生糾紛。
隨后,王先生向北京市房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進行投訴,請求該局維護其合法權益。在接到王先生投訴后,房山區市場監管局認真開展調解工作,促使雙方初步達成設計公司退還消費者5000元設計費用的調解意見。
但是,雙方在如何履行方面產生矛盾,互不信任。消費者怕商家反悔不退錢,商家怕退完錢消費者還想繼續索賠。
為了促成該起消費糾紛得到圓滿解決,房山區市場監管局與房山區法院聯系,希望通過消費領域糾紛調解協議“一站式”司法確認機制化解該糾紛。
為何要對協議進行司法確認呢?這是因為在我國,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經行政機關調解達成的民事調解協議,屬于民事合同性質。該協議不具有強制執行力,也不具有穩定性,在當事人反悔或者拒不履行的情況下,還要通過訴訟解決問題。
5月9日上午,房山法院立案庭副庭長劉國承攜法官助理朱錦輝前往房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該糾紛調解程序的適用、調解筆錄、調解協議、司法確認申請書的制作以及當事人身份材料、證據材料的收集等,進行了全程業務指導。
經房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調解,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某裝飾公司定于18日退還王先生設計費5000元;雙方解除裝飾工程合同。
協議達成后,房山法院根據雙方當事人的申請,對調解協議進行了司法確認。據悉,這是該項機制自今年4月啟動以來,房山區首份消費領域行政調解司法確認裁定書。
消費領域糾紛調解協議“一站式”司法確認機制,是房山區人民法院與房山區司法局、房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共同創制的一項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
該機制由法官全程業務指導機制、行政調解程序與司法確認程序無縫對接機制和當事人“一站式”辦理便捷通道機制構成,極大地優化了司法確認程序,方便了當事人辦理司法確認。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張宇